住房缺乏制约农村教师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7-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卡子学校教师自己搭建的简易厨房。本报记者 刘华蓉 摄

  ■本报记者 刘华蓉

  每间面积约28平方米的45间砖瓦平房,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巴铃镇卡子学校的教师住房,但这些仍不能满足全校65名教师的需要,没有房子的20名教师只能租附近的民房。在山高人稀、交通不便的黔西南山区,卡子学校的住房条件已经算不错的了。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根本就没有教师住房。

  近日,记者对贵州省部分农村中小学进行了采访,据基层教师反映,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山高路远的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条件艰苦,需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农村教师住房很困难

  冯建宏老师的老家在离卡子学校20多公里的回龙镇,路远还不好走。2002年调到这里工作时,冯建宏不得不加入申请学校住房教师的行列。但学校的房子不够,冯建宏只能租附近农民的房子居住,一年租金600元。这一晃就是6年,到了2008年8月,一名教师调走腾出一间房,教龄9年的冯建宏终于搬进了校内。

  应记者要求,冯建宏带记者去了他的家:这间兼具卧室、厨房、书房等功能的房间里,满满当当的到处是东西,四周绑上竹竿,用塑料薄膜和布围起来的一张床占了房间的大部分,空间的逼仄让人很难判断房子有多少平方米。

  这间房子后面,地基下沉了约30厘米,搭建了一间近10平方米的简易房子,放满了土豆、大米等生活用品和杂物,房后有片不大的空地。住在这些房子里的教师都自己搭建了这样一间房屋。

  老家在20多公里外的民建乡的刘应秀老师、在卡子学校工作了19年的42岁的冯再学老师,家里都是三口人,住在旁边一栋房子里。不同的是,他们的房子后面间隔3米远,是另外一栋一模一样的砖瓦房,不可能自行搭建,所以空间比冯建宏紧张多了。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新的教学楼兴建,一些腾出来的教室被改建成住房,这解决了部分教师的问题。也有个别教师在学校附近的集镇上自行买地建房,离县城近的则在县城购买商品房。

  但上述办法并未缓解农村教师住房紧张的问题。租民房成为农村教师解决住房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毕节地区赫章县2006年以来引进了1000多名特岗教师,教育局局长张磊介绍说,由于缺住房,这些教师主要住在学校租用的其他单位的旧房、经过维修的旧校舍中。兴仁县教育局局长李坤告诉记者,现在出去打工的人比较多,农村有很多空房子,教师比较容易租到学校周围的房子。但长期租房子住,让教师很难安心。

  记者在贵州省一些县市了解到:为了缓解住房问题,大部分新教师被派往自己的老家任教——可以和学生一样早出晚归,住自己农村的父母家。在有的寄宿制学校,由于没有教师住房,教师们下班后各自回家,只留下值班教师。

  兴仁县民建中学校长徐定邦告诉记者,学校只有5间住房,每间9平方米,5个单身的教师长期在校内居住,别的教师只能到15公里外的县城或者5公里外的集镇上住,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民建乡林家田教学点只有4间10多平方米的周转房,8名教师中两人是本村人,另外6人是周边村庄人,教师们只能每天往返数十公里回乡下老家睡觉。

  据贵州省教育厅不完全统计,目前贵州省约有4.8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无住房,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教师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标准计算,需新建教师周转房82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000元计,共需投资8.2亿元。

  最缺的是盖房子的钱

  在农村盖教师住房,需要土地,但最缺的是项目和经费支持。

  土地问题不大。在记者采访的几乎所有乡镇,都对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强有力的支持。2006年,兴仁县在征用校园用地的时候,就把教师住房用地也考虑了进去,为大部分农村学校解决了用地问题。

  没有国家项目,缺乏地方配套,农村教师住房建设最缺的是经费来源。卡子学校低矮陈旧的教师周转房和不远处漂亮的学生宿舍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由于有政府专项经费和国家投入的支持,学生们的住宿条件比教师们好多了。李坤告诉记者,目前,县里建教师周转房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从转移支付中资助一点、少量帮扶资金和个人集资,没有别的渠道。(下转第二版)

上一篇:期待公共设施更开放     下一篇:下乡支农共享丰收